2022 蘭克獎 : 鈣鈦礦半導體與光電科學重要貢獻
蘭克獎是英國頂級科學獎之一,被認為是光電子學、營養學界的「諾貝爾」獎。獲獎對象主要包含在全球光電子科學或營養領域作出重要貢獻者。
2022年蘭克光電科學獎頒發給七位國際領先科學家,他們率先開發了基於鈣鈦礦半導體的新太陽能電池技術,未來有望在太陽能發電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透過太陽光模擬器提供穩定和連續的輻照度來照射太陽能電池,可避免因太陽能電池響應時間慢而導致的表徵錯誤。搭配量子效率檢測系統,除了用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EQE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光譜分析,同時對於太陽能電池在太陽光模擬器下的短路電流,也提供了Jsc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的比對,以證明實驗的真確性。同時光焱科技的太陽光模擬器與KA-6000軟體,提供了短路電流對時間變化的監控,可證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
關於七位獲獎科學家
Professor Michael Graetzel
Michael Graetzel 教授是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的教授,他率先研究介觀系統中能量和電子轉移的反應,及其如何從陽光中產生電力和燃料。近期光伏史上最激動人心的突破,就是他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促成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問世。
Dr Akihiro Kojima
Dr Akihiro Kojima 博士於2004年研究有機-無機層狀鈣鈦礦化合物的光學性質。於2005 – 2010年從事有機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化合物應用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於2010 年開始開發柔性光伏電池。
Dr Michael Lee
Michael Lee 博士目前是Science Robotics的編輯。他曾是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編輯,在多種期刊上 (包括 Science 和 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過研究成果,並且是國際專利的指定發明人。
Professor Tsutomu (Tom) Miyasaka
Tsutomu Miyasaka 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光電化學和混合光伏電池,尤其是鹵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他獲得的獎項包括:日本化學會獎 (2017 年)、PVSEC 濱川獎 (2017 年)、科睿唯安引文榮譽獎 (2017 年)、日本應用物理學會成就獎 (2019 年) 和市村學術獎 (2020 年)。
Professor Nam-Gyu Park
Nam-Gyu Park 教授是韓國水原成均館大學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KKU) 的化學工程教授。2012 年,Park 的團隊率先報導了一種長期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開闢了新的鈣鈦礦光伏研究領域。他的團隊正在開發高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及用於商業化且長期穩定的大面積加工技術。
Professor Sang Il Seok
Sang Il Seok 是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學院 (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ST) 能源與化學工程系的特聘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功能性無機-有機雜化材料和器件。他的團隊首次提出一種無機-有機雜化鈣鈦礦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其運行方式與鈣鈦礦敏化太陽能電池完全不同。目前,他的團隊保持著最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世界紀錄,電池效率達25.5%。
Professor Henry Snaith FRS
Henry Snaith 教授是一位致力於光伏太陽能轉換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物理學家。他發現當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鈣鈦礦整合在一個薄膜器件時,可以生產出其高效的太陽能電池,而且製造起來非常容易且成本低廉。他承諾以光伏發電為世界提供電力,實現淨零排放。
本文關鍵字:鈣鈦礦、太陽光模擬器、量子效率、 IV 測量
原文:https://www.rankprize.org/prize/optoelectronics/winners/2022/